比较鸡的白痢与黄痢,伤寒与副伤寒区别?

白痢 鸡排出去的是白色稀便 黄痢 鸡排出去的是黄色稀便鸡伤寒是发生于成年鸡和青年鸡的败血性传染病,以肝、脾等实质器官的病变和下痢为特征。本病是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 【症状】 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上的青年鸡及成年鸡,病鸡所表现的症状是,精神不振,羽毛松乱,头下垂,不吃料。较有特征的症状是,腹泻,排淡黄色至绿色稀粪,粘污肛门周围的羽毛,频频饮水,如发生腹膜炎,呈企鹅样的站立姿势。慢性病鸡消瘦、贫血、冠及肉髯苍白色。 【剖检】 肝、脾肿大2-4倍,肝表面呈黄色或古铜色,肝和心肌上有白色或淡黄色的坏死点。胆囊扩张,充满绿色油状胆汁。有时可见心包膜与心脏粘连。 【诊断要点】 (1)3周龄以上的青年鸡或成年鸡,病鸡贫血,冠及肉髯苍白。 (2)排黄绿色稀粪;肝、脾肿大2-4倍,肝呈古铜色。 【防治】 (1)重病鸡及时淘汰处理,轻病鸡隔离治疗,鸡舍及场地要彻底消毒。 (2)预防药物用痢特灵,按0.02-0.04%比例混饲料。雏鸡每天每只在饮水中饮服链霉素0.01克,也有较好的效果。 本病为各种家畜、家禽和人的共患病,对人引起食物中毒,广义称为禽副伤寒。对家禽而言,主要危害雏鸡与火鸡,常造成严重的损失,成年鸡与火鸡常不出现症状,但长期带菌和排菌。由于本病是慢性感染并难于消灭,常使受精率、孵化率和产蛋量下降,病愈鸡生长也受到阻滞而发育不良。机体衰弱,降低其对各种疫病的抵抗力。因此,鸡副伤寒所引起的经济损失是不容忽视的。 【病因/病原】 除鸡白痢和禽伤寒沙门氏菌外,还有许多沙门氏菌能引起鸡副伤寒,称为鸡副伤寒沙门氏菌, 目前已分离出150多种,均对禽具有致病性。这些细菌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和荚膜、有鞭毛、能运动,对外界抵抗力中等。一般消毒药可将其杀灭。在自然条件下很易生存和繁殖,成为本病易于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垫料、饲料中副伤寒菌可生存数月、数年。 【病因附图】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各种家畜、家禽、幼禽均易感。幼禽多发,而成年畜禽多为隐性或慢性感染。 2.发病年龄 雏鸡副伤寒在胚胎期和出雏器内感染的,常在4~5日龄发病。接触感染的雏鸡,常在10~12日龄发病,死亡高峰在10~20日龄,病死率在10%~20%不握物等,严重的达80%以上,1月龄以上对其有较强抵抗力’,一般不引起死亡,成年鸡往往不表现临床症状。 3.传播途径 很少垂直感染,主要在出雏器内传染,鸡通过消化道感染本病。由于本病为畜禽共患病,在鸡舍内,老鼠、苍蝇、麻雀、猫、狗等都可以成为传染源而传播本病。成年鸡病原菌均在消化道内,因此种蛋带菌主要在蛋壳表面。 病鸡和其他带菌动物是传染来源,经粪便排出病原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环境,经消化道感染。本病也可经种蛋垂直传播;带病菌的飞沫可经呼吸道传播。 本病属于人和畜、禽共患病。人和畜或其他禽类都能相互传染,鼠类、苍蝇也能成为传递因素。雏鸡最易感,常暴发流行。4—5日龄和10—12日龄易感多发,死亡高峰可延长到20日龄。 鸡场饲养管理不善,环境卫生差,如温度忽高忽低,拥挤,空气污秽,营养不足等均可促进本病发生。 【病理学】 最急性死亡的,完全没有病变。10日龄段滑液以后发病,与鸡白痢相似,消瘦、失水、卵黄凝固,脾、肝充血,并有条纹状出血,肺,肾出血,心包与心粘连,肠有出血性肠炎。成年鸡有肠粘膜溃疡或坏死灶,肝、脾、肾有不同程度的肿大,母鸡卵巢也有白痢病变。 急性死亡者病理变化不明显。发病过程稍缓和的可见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充血,出血性炎症,肠壁增厚,肠淋巴滤泡肿大;肝脾大,、充血和出血性条纹,并有针尖大至粟粒大灰白色坏死小点;脾脏肿大;胆囊肿大并充满胆汁;心包炎,心包膜和心外膜粘连,心包液增多;肾脏充血,肿大;有的见肺炎病灶。成年鸡表现为消瘦,肠炎,肠黏膜坏死溃疡,腹腔积水,输卵管炎,卵巢炎,肝、脾、肾脏肿大,心肌有坏死性让仿小结节,有时可见关节炎。 【病理学图】 【症状】 雏鸡:经带菌卵或出雏器感染,或者以接触方式感染本病的雏鸡,以急性败血症为主,往往不见任何症状而死亡,随日龄增大,10日龄以后发病的出现嗜睡、呆立、垂头、两翅下垂、羽毛松乱、不食、喜饮水,病鸡排水样稀粪,肛门粘有粪便,怕冷而相互拥挤或靠近热源,病程约1~4天,有时表现为流泪、流鼻液,病程较长,死亡率低。 成年鸡,无明显症状,有时轻度腹泻,消瘦,产蛋减少,急性症状少见,有时出现水样下痢,精神沉郁,两翅下垂,羽毛松乱等症状。 4—5日龄雏鸡多呈急性败血症经过,有时不见症状而死亡。10日龄以上雏鸡症状明显表现精神不振,低头、缩颈、垂翅,怕冷,拥挤成堆,食欲降低或废绝,渴欲增加,羽毛松乱无光泽,下痢、排水样粪便,污染肛门周围羽毛;有时表现眼结膜炎、流泪;有时可见呼吸困难。病雏多于1~2天内死亡。随着日龄增大,症状缓和,病程稍长,但体质下降,群势不佳。结膜炎、鼻炎、肠炎,下痢,肛门周围羽毛粘有粪便等仍然存在。 成年鸡常呈隐性或慢性经过,是危险的带菌者,症状轻微,主要症状是消瘦,下痢,结膜炎,产蛋率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 【症状图】 【诊断】 根据症状、,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实验室分离培养病原,雏鸡必须采取肝、脾、心脏、肺、十二指肠和盲肠病料分离培养该菌以确诊。 【治疗】 所用药物与鸡白痢、鸡伤寒相似,可以控制该病发展。 【防治措施】 目前尚无疫苗进行预防,加强平时的卫生管理和消毒隔离措施,此病系人、畜、禽共患病,故应尽量避免人、畜、禽频繁接触,以防人中毒感染。做好种蛋的收集和保存工作,有污染的种蛋不能用来孵化,对种蛋孵化器、育雏器应进行消毒处理,对于血清学阳性种鸡予以淘汰。 加强种鸡场卫生管理,使种鸡健康;种蛋人孵前要彻底消毒;孵化室、孵化器、出雏器要保持清洁;防止鼠类、野禽和闲杂人员人舍;加强育雏期饲养与卫生管理,饲料营养全价,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新鲜,环境卫生好,合理使用预防药物;发现病情要及时治疗,金霉素、土霉素或四环素按0.4%拌料喂服,疗效较好。如食欲不振,可适当增加拌料浓度。0.04%呋喃唑酮拌料喂服7天,长效磺胺0.5%拌料连喂5天,氨苄青霉素每只每天口服500国际单位,连用3天,也很理想。如喂服不行,则可肌肉注射链霉素或卡那霉素每只每次2毫克,每天2次,连用3天。 本病病原体是人类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病原菌之一。因此,本病肉尸和蛋要无害化处理后,小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