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肥猪技术? 肥猪养殖技术?

养肥猪技术?

要加强通风透气性。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季节。要常通风。平时要注意防虫蚊定期给猪舍消毒。每天清理猪粪,注意温差。

肥猪养殖技术?

良好的饲养环境是关键!维持猪舍适宜的温湿度,需做好冬季防寒保暖,夏季防暑降温工作,夏季安装湿帘、风机、喷雾等降温设备,冬季适当通风,做好门窗封闭管理,保持舍温在15~20 ℃;强化日常管理和消毒工作,春季定期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具体可选择20%~30%的石灰乳、2%~3%的火碱溶液对地面及猪舍墙壁进行消毒,冬季使用卫可消毒降低疫病风险。

再者就是合理分群,注意饲养密度合适。分群采用“夜并昼不并”的原则,坚持“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的方法,可适当喷雾酒精等有干扰气味的药液,减轻分群带来的猪只咬斗,保持群体稳定,减少应激。体重在80-110 kg阶段的猪,最小圈舍占用面积不得小于1.2 m2/ 头,饲养密度过大,降低育肥猪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防疫压力大;反之,又会造成圈舍浪费,增加养殖成本,在寒冷季节也不利于保温,同样影响育肥猪的生产性能。猪具有在固定地点采食、排便、睡觉的三点定位习性,如在喂食前后时,驱赶猪到定点位置排便,及时清理粪尿到固定位置发挥引导作用等。对于圈舍为全漏缝式地板的情况,调教时只要育肥猪不将粪尿排泄到食槽中即可。

长的怎么样,营养很重要,最好进行自由采食进行饲喂。同时,为减少饲料中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损失,采用生喂饲料。对于部分优质肉猪的育肥饲养,还需适当提高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以改善肉品质。采用新乡大北农全新配方无抗技术生长速度快,抵抗力强!最后就是加强生物安全防控工作;第一选择安全可靠疫苗做好其它疾病的基础免疫工作;第二是加强生物安全防控,把控猪场门口出入、车辆和人员,出粪口,卖猪口,杜绝接触,严格隔离是防控猪疫情的最佳办法。第三是做好驱虫保健工作,定期驱虫利于猪生长,定期合理的保健程序是猪群健康稳定的保障!

30kg肥猪饲养密度?

30公斤的猪需要的面积要根据环境,天气来定,一般夏季需要的面积大点,需要每猪1点2平方,冬季为保暖密度可以为0点8至1平方一头猪

育肥猪怎么喂长得快,育肥猪的饲养方法?

常言道:“欲速则不达,功到自然成。”经过去年行情洗礼,适逢当前可供出栏生猪与能繁母猪双下降明显,叠加猪周期影响,当前生猪养殖户盈利空间越来越大,大都希望猪多膘肥,唯恐有何闪失。

想要育肥猪生长快,就要做好以下方面:

一.合理的圈舍建造。

要选离村庄及公路,减少传染源。圈舍建造科学合理,做到冬暖夏凉。

二.好的品种选育。

常言道:“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精选繁育父母代,而后优选体长、体格健壮、瘦肉率高的后代进行育肥。品种好的育肥猪料肉比低、生长速度快。

三.良好的圈舍内外环境。

1.圈舍内外要勤于清理,保持圈舍内外环境清洁卫生。注意控制圈舍密度、温度、湿度等,保持冬暖夏凉。夏季冲圈严禁地面全冲,保持休息地方干燥,同时尽量不要朝猪头冲凉,减少应激发病。

2.圈舍内外环境良好,夏季蚊蝇就少,一来少了影响猪只休息,二来少了传染病传播。

3.圈舍内环境良好,夏季氨气等有害气体就少,猪只心情好,吃吗吗香长肉多多,生长提速。

四.良好的管理。

1.转群前,圈舍内外环境要严格消毒,尤其是非瘟疫情影响的当下,用烧碱、戊二醛或来苏儿。

2.转群后,合理并窝分群。坚持:“夜并昼不并,三窝合并不要两窝合并,空腹合并及撒气味消毒剂”原则。

3.引导猪只“吃、拉、睡”三定点。

4.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饮水器或水槽要经常检查。有条件的饮水中添加葡萄糖、Vc补能抗应激。

5.选用质量稳定可靠的育肥阶段饲料原料,少喂勤添,用料槽喂养的要勤于检查采食情况,防止霉变;夏季可湿拌料打顿喂养,配合饲料中可添加复合酶、微生态制剂、乳酸制剂、发酵料等。

五.合适的防疫保健,防重于治。重点防疫猪瘟、伪狂犬、圆环、口蹄疫等;夏季预防热应激及高热病,冬季预防呼吸道病。适时驱虫健胃。

六.保持育肥猪育肥出栏,实行全进全出,避免疾病交叉感染。日常走访中有不少这样的病例。出栏体重建议100-120公斤为宜。

综上所述,育肥猪饲养是个庞大系统工程,唯有全力以赴做好以上方方面面,做到精细喂养管理,才能对得起当前猪价,无悔于自己及其团队的辛勤付出!

我是发财马(张宏中)关注三农助力三农,感恩一路有您同行!欢迎下方寄语学习。

2019-6-15

育一头肥猪需多少成本?

我爷爷养一头猪一年在800左右,平时吃剩下的东西倒进猪桶放些米糠进去搅一下,养殖场成本高一些…

生长育肥猪饲养标准表?

饲养标准是用以表明家畜在一定生理生产阶段下,从事某种方式的生产,为达到某一生产水平和效率,每日每头供给的各种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或每千克饲料各种营养物质含量或百分比。

  完整的饲养标准包括标准研究条件、研究方法说明、各类动物不同阶段、不同生产目的营养需要量以及常用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表。美国NRC和英国ARC的营养需要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两个标准,目前在我国养猪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1998年第十版NRC《猪的营养需要》。在使用饲养标准时,对饲养标准要正确理解、灵活应用。一定要考虑到猪的生产性能、饲养规格及质量、环境和饲养方式的差异,对标准中的营养需要按实际水平、饲料饲养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加强饲养管理对育肥猪的意义?

猪的育肥期是最好伺养管理的阶段,其生产性能的发挥决定 着一个猪场的盈利多少。但一般情况下,猪场往往不重视对育肥 猪的管理,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母猪、种猪或哺乳仔猪上。

大部分猪场育肥猪舍设施最简单,饲料的营养价值也最低,导致育肥 猪生长速度缓慢和发病率提高。

旱育技术?

播种至出苗期,重点是保温保湿,如床土干燥应补水,可浇灌一次水,注意水不上厢,保证出苗整齐,温度保持在30℃,最高不超过35℃。秧苗一叶期,控温保湿,防止徒长,膜内温度应控制在25℃以内,保持床土湿润不发白。秧苗二叶期,膜内温度不超过20℃,防止高温烧苗,晴天上午打开膜的两头或膜一侧降温通风,下午4点前收风,如遇阴雨天气中午可通风2小时左右。秧苗三叶期,膜内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晴天可揭膜换气,雨天或低温应盖膜护苗。秧苗四叶期以后,逐渐打开薄膜炼苗,以适应外界环境,增强抗逆能力,如床土过干,可适当补水。

一旦发生生理病害如黄化、青枯及高温烧苗等,要加强温湿度管理,并喷施芸苔素或碧护或其他优质叶面肥,以促进病苗尽快恢复生长。

育树苗技术?

首先,要选择外观健康、根系发达、无虫害病害的苗木。

接着,进行育苗,选好育苗基质,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病虫害。

然后,在合适的时期进行定植,并进行适当的管理,包括浇水、施肥、修剪等等。

饲养苍蝇技术?

普通民房中采用笼网养殖苍蝇是近几年来国内普遍采用的技术。

这种技术要求在房间中设置采暖设施,否则,当秋、冬、春室内温度达不到27℃时,苍蝇的繁殖力严重下降。当房间采暖温度偏低时,尤其是北方,在冬季不得不采用使苍蝇化蛹保虫的办法过冬,致使苍蝇养殖不得不中断,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

在塑料大棚中养殖苍蝇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可使苍蝇一年四季连续生产,使养殖效益成数倍提高,成为一种极有前景的技术。

苍蝇在温度、湿度、光照方面有以下要求:

苍蝇最适宜的温度是27℃~30℃。8~12℃时苍蝇可以活动,但不能交配,也不能站立在食物上,只能落在天花板和墙上,不爱动,在零下5℃时,3~5天死亡。蝇幼虫要求温度比成虫高,其发育最快的最适宜温度为35℃,零下1~2℃停止活动,零下5~6℃死亡,当温度过高45~55℃时其增加速度比正常温度时减少一半。

苍蝇幼虫要求食料温度30~35℃为宜。湿度方面,成虫要求室内湿度55%~60%,湿度过大时,蝇腿及身体易湿而妨碍活动。幼虫生长期需要的湿度65%~70%。苍蝇喜欢在亮的地方活动,亮度越大其活动量越大。人工养殖苍蝇在房间中要有灯光装置,每天光照10小时以上。

采用塑料大棚养苍蝇很容易满足苍蝇在繁殖过程中的这些特征要求,其优越性有以下几点:

1、饲养温度显著提高

不用专设采暖设施,在春、夏、秋棚内温度很容易保持在27~30℃,用棚顶的草帘的卷起和遮盖,增温降温措施简便易行,几乎不增加饲养成本。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棚内温度也能平均达到20℃左右。

2、湿度稳定易保持

在普通民房中养苍蝇,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需不断向地面洒水,而在塑料大棚中,因密闭性好,在没用水泥硬化的地面上,不需洒水,不用专门调节湿度。

3、光照充足

在塑料大棚中,掀开棚顶草帘,经塑料薄膜过滤的阳光映亮在整个大棚中,光照保持简便易行。

大棚面积可根据饲养大小决定。用塑料大棚养苍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大棚中设置立体纱网,在网中养苍蝇;另一种是在大棚中散养,在大棚中堆放一定量的草秸、草绳,视每架大棚为一笼,这种办法较前面的那种方法投资大,占地面积大,饲养密度小。

在大棚里设纱网的养殖方法,一般搭建长20米,宽4米,低墙高2米,高墙高3米的塑料大棚,纱网设3层。

成蝇的饲养方法:

饲养笼:笼架大小为50×50×50厘米,其上系有同样大小的纱网,纱网一侧的一端之中央为直径20厘米左右、长33厘米的布袖,以便取放苍蝇和更换食料。

饲养皿(直径7~9厘米),盛放砂糖供成蝇取食,或其内放一块吸饱水的泡沫塑料,为成蝇提供水源,也可以用以诱卵。

成蝇每笼养殖8000~10000只。无论是刚刚采集到的成蝇种或羽化后的成蝇,都要及时供给砂糖和水,以防饥饿死亡。成蝇一生产卵3~5次,最多达10次,每次产卵100~150~300个不等。

幼虫的饲养方法: 先将饲料置于饲养盒中,厚度以不超过4厘米为好,后将诱集到的蝇卵(一日龄幼虫)用接虫铲慢慢放入饲养盒中的饲料上,幼蛆即可慢慢分散开并钻入饲料,幼虫吃饲料时,一般自上而下,如盒中湿度、温度大或饲料不足、虫口密度过大等,致使幼蛆向外爬,饲养人员要随时检查,及时采取措施如:添料或降温、降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