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安徽养禽业发展概况

安徽历史上就是全国水禽和禽蛋的集散地。但那时依托江河湖泊全为散养和
放养,饲养技术极为粗放、落后,发病率死亡率高,经济效益低下。1978年全省
存栏崐家禽5180万只,出栏3700万只,禽蛋产量23.1万吨,禽肉产量2.78万吨,
基本均是淘汰蛋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养禽的积极性空
前高涨。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商品化、集约化养禽蓬勃发展,陆续引进国内外
新优良种,饲养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水平大幅提高,涌现出一大批专业户、饲养
小区和现代化养禽场,建设了一批家禽养殖基地。1998年,全省崐出栏家禽3.9
亿只,存栏2.18亿只,分别比1978年增长10.5倍和4.2倍,禽蛋总产94.7吨,增
长4.1倍,禽肉产量59.8万吨,增长20.9倍,家禽业已成为我省畜牧业的重要产业。
良种保护、引进与改良成绩显著。我省地方良种家禽较多,有皖南三黄鸡、
天长三黄崐鸡、淮南麻黄鸡、淮北麻鸡、巢湖麻鸭、皖西白鹅等十几个品种。19
87年、1991年分别建成省级祖代蛋用种鸡场和肉用种鸡场。并建成皖西白鹅、
巢湖麻鸭、宣州三黄鸡的保种场。淮南麻黄鸡的提纯选育也取得较大进展。巢湖
麻鸭经改良选育于1987年通过鉴定,达到全国兼用鸭标准,国内外良种主要引进
了罗曼、伊莎、海兰蛋鸡,AA、罗斯、艾维茵肉鸡,樱桃谷肉鸭、绍鸭,四川白
鹅、雁鹅等,用以改良发展。目前,全省存崐栏祖代家禽10万多套,父母代家禽
100多万套,全省家禽良种普及率达50%以上。
科学养禽技术日益普及。各地普遍采用笼养或室内平养等规模化饲养方式,
鸡场皆为机械化笼养。采用自配或购入各生长发育阶段的全价配合、预混料、科
学饲养,注重疫病防治,采取全程程序化免疫,注重禽舍与饲料、饮水的清洁卫
生。活拨鹅毛、强制换羽等技术应用也使农民养禽效益进一步提高,目前,全省
家禽蛋料比达1:2.8左右,肉料比1:2.0左右,死亡率散养20%、专业化10%以下。
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运用,管理水平的提高,规
模化养禽不断发展。1998年底,全省年存栏蛋鸡1万只以下的鸡场2400多个,1万
只以上的88个,总存栏700多万,占年禽蛋产量的20%以上;年存栏肉鸡1万只以
上的2000多个,10万只以上的50多个,约占总量的30%。家禽业的龙业企业不断
壮大,固镇康达肉鸡集团、广德和威集团、泾县凤凰集团、农垦正阳集团、郎溪
华地集团、宁国太阳公司等企业年出栏肉鸡、肉鸭均在250万只以上,并具备一
定的屠宰加工能力,产品出口日本、东南亚及中东地区。马鞍山江南集团、怀宁
禽蛋联合体等禽蛋企业也正蓬勃发展,带动了周围农户发展养禽,成功的“公司
+农户”的模式得到普遍推广。
禽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我省家禽业以前以养鸡为主,约占80%以上,鸭占
10%,鹅占8%崐左右。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家禽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经济
效益相对较好的养鸭、养鹅业日益壮大。六安地区年出栏白鹅2000多万只,并带
动羽绒加工业的发展,巢湖地区养肉鸭已成当地支柱产业,年出栏1500万只以上
,宣城地区的三黄鸡年出栏3000多万只,效益显著。特种禽业异军突起,全省已
存栏种鸽6万多对,饲养量100万只以上,山鸡、鹌鹑近百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