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新建鱼塘如何高产?

以我的经验从成活率——养殖密度这二个维度来回答您的问题:

成活率想要鱼塘高产,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养殖本体成活率的问题。在一个养殖周期内,我们可以大致的将它分为下苗成活率——特殊天气下成活率——中后期成活率:

(1)下苗成活率

看过我前面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了苗(婴儿)从苗场——水车(运输载体)——下塘一共经历了2次应激,如果再算上它们脱离母体的那次,等于说一个苗从脱离母体再到你的塘口共经历了它们婴儿时期的3次生存环境的大改变(应激)———每一次的应激,都会或多或少的让一些苗死亡。所以说要想提高苗的成活率,目前来说,我们有2个办法:缩短搬运环境造成应激的频率和最大限度改善搬运环境造成的应激反应。缩短搬运环境造成的应激频率——有条件、技术的养殖公司、养殖户可以自己在养殖地育苗———这样就可减少搬运环境造成的应激死亡;最大限度的改善搬运环境造成的应激———这个应该是目前养殖户使用最多的方法。水车运输前让老板把水车仓打点VC(或抗应激药品);下自己塘口时要挑选好天气上风向并且让它们感受塘水水温环境20-30分钟后,让它们自己游入塘口。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养殖户最好能从鱼苗老板那知道鱼苗塘水的一些指标:比如水温、盐度、PH值区间、总碱度——总硬度区间等数据,并将自己塘口的这些指标调控到对应值。(2)特殊天气下成活率

特殊天气下,塘水的数据指标波动很大,如果处理不好鱼很容易应激、生病、死亡。

连续阴雨、暴雨会导致塘水PH值低(雨水酸性),细菌开始繁殖;降低塘水的温度,造成养殖本体应激,食欲减退;降低塘水中水生植物、藻类等的光合作用——从而直接影响整个水体环境(缺氧是最主要的)连续的高温天气会导致塘水PH值高,上下层水温差明显,水质变化快,养殖本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害;连续高温还极易出现蓝藻、甲藻等有毒藻类。处理:

连续降雨、暴雨期可以适当的停食或是减半(具体的根据实际情况);用VC类药品提高养殖本体的抗应激能力;用——(自己选,不做广告)消毒,过后撒光合菌、EM菌等补菌;开增氧机——这里建议用底部爆气增氧,不建议用水车。连续高温可以适当的减少投料量(具体的根据实际情况);加注新水增加塘水深度(鱼2-2.5米左右;虾1.4-1.8米);用——消毒,过后撒光合细菌、EM菌等补菌;如果出现蓝藻、甲藻还需要杀藻——清干净后培育硅藻。(3)中后期成活率

一般来说水产养殖中后期是水质极易出现问题的阶段。残饵、粪便的积累导致氨氮、亚硝酸盐等产生;季节交替导致水生植物、藻类的枯萎死亡——塘水自净能力差;塘中浮游生物的减少,塘水老化;养殖本体质量、体积增大导致单位体积内本体密度增大——容易交叉感染等等。

处理:

科学投饵,积极调水记录参数;定期排放底污,加进新水;定期补菌,补藻,适度肥水;勤增氧,特别是22-6点这个时间段。

养殖密度想要鱼塘高产,其次需要解决的就是养殖本体的密度问题。1亩≈667平方米,1亩水面,塘深1.5米的体积就是667×1.5=1000.5立方米(我们数值取长方体标准塘)。

单品种养殖——以我上面的计算结果为参考,以养殖品种每尾上市规格的体积/质量来计算这个品种能亩放多少尾。多品种混合养殖——以我上面的计算结果的80%≈800立方米为参考,以混合养殖的每个品种的上市规格的体积/质量来计算这些混养品种能亩放共多少尾。需要指出的是:混养品种应杜绝食肉、食草(粪便)一起混养;应杜绝混养品种体格差异过大等情况。具体亩放多少尾需要根据养殖本体的习性和养殖技术来决定。高密度=高风险,高密度需要高技术,具体密度您自己掂量。总结:当我们确定好养殖密度后,要从放苗、特殊天气的处理、养殖中后期这三个阶段降低养殖本体的死亡率———这样,我们的亩产才能高产。我是芜湖海军,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您每次的点赞、关注将是我最大的动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