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的现状如何?

不好说,任何行业都是有赚有赔,就看你怎么去经营了,与相关的产业链前端相比,如兽药、疫苗、饲料、机械好像也没啥技术含量,基本盈利也看你的劳作情况稳定性也不小。与后续的屠宰肉类品比起来,盈利更简单化。

中国的养殖业一年需要多少粮食?

是的。主要是饲料成本极高。

养殖业饲料的价格高,主要是因为中国是个人口极多优质耕地少的国家,粮食供给始终是不充裕的。

养猪养牛等养殖业,欧美普遍可以用过剩的小麦作为精饲料。而中国小麦人吃都不够用,还需要进口补充。

中国的养殖业饲料,已经尽可能的把玉米、豆粕(大豆榨油后产物)作为主要精饲料了,但成本仍然高于欧美50%-100%,这在欧美只能算半精半粗饲料喂养,因此肉品质上也不够高,卖不上价。

实际上玉米大豆,中国也大量依靠进口美洲。在原产地美国等国玉米大豆的成本当然也远低于中国。

如果中国的养殖业饲料,也向欧美看齐,需要额外消耗一亿吨小麦等谷物粮食,肉价格至少上升三倍,粮食价格至少上升三倍到十倍(一亿吨小麦已经接近全球的小麦国际贸易额了,相当于买尽)。

如果中国要完全自产玉米大豆,并且把这些饲料的生产成本压低到美国水平,需要中国有额外的一亿亩优质耕地,或相当于中国现有中西部可垦土地三亿亩,但如何保证这三亿亩地开垦后的种植问题、水土环保问题等等问题呢。

因此,中国养殖业生产成本远高于美国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历来重视综合开发利用山地、水面、草原等国土资源,增加各类食品产量。今后,中国将继续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更多地增加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蔬菜、水果等食品的供给。同时,注意保护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逐步建立符合中国资源特点的畜牧业生产结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食草型、节粮型动物食品生产发展较快,耗粮较多的猪肉占肉类的比重由1978年的90%以上降到的70%左右,牛羊禽肉的比重迅速提高。到2000年,牛羊禽肉比重将再提高10个百分点。在农区,主要利用农作物秸秆,养牛养羊;调整饲料结构,大力发展配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发展青绿饲料和南方水生饲料。在牧区,加强草地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提高载畜能力,大规模进行草地改良和人工种草,发展饲草加工业,提高生产率。到2000年,肉类总产量达到5850万吨,人均45公斤,禽蛋总产量达到1750万吨,大体保持现有人均水平。

——加快开发利用浅海、滩涂和内陆水面。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的方针,积极扩大内陆淡水养殖面积,进一步开发利用浅海滩涂,发展远洋捕捞。到2000年,水产品总量达到3200万吨,人均25公斤。

——提高水果、蔬菜和木本食物供给水平。中国政府将采取措施,利用非耕地资源发展水果生产,支持农民利用房前屋后栽果、种菜,发展庭院经济。到2000年水果产量达到6200万吨,人均48公斤。巩固完善大中城市蔬菜生产基地,鼓励农区通过间作套种等多熟制栽培措施,发展蔬菜生产,稳定提高蔬菜均衡供给水平和有效供给能力。中国将加快宜农荒山开发,调整林地结构,逐步增加木本食物生产。

实现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发展食物多样化生产,必须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加强农业资源管理,保护生态环境。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积极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寻求既能增产粮食等农产品,又能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综合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6700多万公顷;建立了不同类型、县乡村不同规模的生态农业试点2000多个;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建设平原农田防护林网,治理水土流失;组织实施了“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长江中上游和沿海防护林等重大生态工程;在广大牧区采取退耕还牧,建设人工草场,防治沙漠化。这些措施对于改善中国的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将继续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开展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土地荒漠化和草场退化,努力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中国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继续保护和改善农业自然环境:重点控制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推广有利于防治工业污染的适用技术;积极发展农村新能源,努力减缓由于农村能源短缺造成的植被破坏和土质下降;加快水电建设,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减轻酸雨和气候变暖对发展粮食生产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