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口猪肉减少26%,猪价进入3级预警期,高价猪肉是否即将来临?

我国进口猪肉减少26%,猪价进入3级预警期,并不一定意味着高价猪肉即将到来的,猪肉的价格不仅要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还要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在多个方面的影响,猪肉的价格不会一味的上升,也不会一味的降低,是会保持在一个基本相对平衡的状态的,虽然说进口的猪肉减少,但是我们是一个产能大国,自己来供给自己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所以人们不必对猪肉的价格感到恐慌。

一、猪肉的价格要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方面的属性,这两个属性都会对商品的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猪肉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商品,也要遵循市场规律,在市场经济这双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之下,市场才得以有序的进行下去,所以猪肉的价格不会疯狂的上涨或者是下降的。

二、养殖户的减少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上涨。上一个阶段猪肉的价格还在疯狂的下跌,所以养殖户为了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必然会减少猪肉的出栏,或者是减少生猪了饲养,这样上市的猪肉就会减少。商品的价格也要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所以养殖户供应的猪肉减少了,猪肉的价格可能是会上涨的,但是如果养殖户没有减少猪的养殖,那么猪肉的价格还是不会过分的上涨的。

三、我国进口的猪肉减少。我国的进口猪肉减少,是政府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做出的一项调控措施,猪肉现在已经进入了三级预警时期的,猪肉的价格可能会存在上涨的现象,但是也是不会一味的上涨的,毕竟市场对价格有调节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对于猪肉的价格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猪价跌成了三级预警,是指猪粮比价格下跌到6:1的这样的一个区间就进入三级预警,这是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版《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然后猪粮比价格下跌到5:1到6:1区间停留三周,这就是二级预警。

如果猪粮比在5:1以下的区间,那么就进行一级预警。到了二级预警区间的时候,政府就可能会启动临时的储备机制。市场肥猪价格过低就采取收购贮藏的方法来进行调剂。

现在已经跌成了三级预警线,如果到二级预警区间的时候,可能会启动临时的储备机制,政府大量收购肥猪,减少市场上肥猪的供应量,达到供需平衡。

高价猪肉不可取,猪肉价格关系到国计民生

高价猪肉不可取,猪肉价格关系到国计民生,这个行业必须是一个微利行业。如果猪肉价格过高,那么肯定会影响到中低收入人群的吃饭问题。

而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会形成恶性循环。首先,猪肉价格过高,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吃不起肉,或者吃不起太多的肉。

其次会向餐饮行业延生,餐饮价格会大幅上涨,餐饮的销售量下滑,行业毛利润也会因为成本增加销量减少而降低。进而会影响餐饮行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和就业人数。餐饮是容纳大量就业人口的重要行业,也是创业的一个重要渠道。

在养猪红利期,大量的社会热钱涌入了养猪业

在养猪红利期,大量的社会热钱涌入了养猪业,大家都是为了分一杯羹而来,企业多了利润就会相应减少,企业之间就会发生竞争,人为地大量增加春节后的淡季肥猪出栏数量,导致肥猪销售价格持续下跌,在肥猪价格持续的下跌中如果一些企业亏本惨重,养殖没有利润。

国内生猪养殖数量仍然不足,不要认为现在生猪生产已经是产能过剩,据资料报道,现在国内的生猪养殖数量已经恢复到2017年的95%以上。

正常情况下我国每年生猪的正常递增速度是5%左右,只有每年按照一定的增加速度才能满足人们肉食品的需要,所以按照正常发展速度,生猪养殖的缺额在20%左右,只能达到2017年的95%的市场规模。

猪肉价格如果跌破生产成本,势必打击生猪的生产

猪肉价格如果跌破生产成本,势必打击生猪的生产,如果生猪产量再大幅减少,那后期猪肉价格就会反弹,到时影响的还是普通老百姓的餐桌。

因此,管理部门适当调控猪肉价格是必要的,尽管是市场经济,但国家还是有办法调控的,比如大量购进猪肉冷冻储存,都会对稳定市场猪肉价格起到作用。

一个合理价格才会对丰富居民餐桌起到稳定作用,老百姓也不愿意看到猪肉价格大起大落。而从全国的生猪区域价格上来看。

现在价格比较低的地区依然是在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西北地区的新疆、陕西、甘肃、青海四省,而这些地区均属于生猪的主产区,其消费能力自然也不如沿海等发达城市。

受制于猪粮的价格上涨,其猪价格猪肉价格并不会下滑多少

虽然2021年全国的生猪存栏量会超过2020年,其价格也会出现下滑,但是受制于猪粮的价格上涨,其猪价格猪肉价格并不会下滑多少,总体会保持在9~10元一斤的价格水平的,而养猪户在2021年会处于微利润阶段。

但是由于粮食价格的不断上涨限制,在养猪成本的压力增大下,2021年的生猪价格并不会滑落到6~7元一斤的低谷水准,而是以在9~10元一斤的价格上持续徘徊。

所以来说,至于2021年养猪的行情,已经进入了微利润阶段,特别是在下半年微利润会持续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