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一下德州扒鸡的由来吗?

德州扒鸡又称德州五香脱骨扒鸡,是著名的德州三宝(扒鸡、西瓜、金丝枣)之一。德州扒鸡是中国山东传统名吃,鲁菜经典。德州扒鸡制作技艺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德州扒鸡就被列为山东贡品送入宫中供帝后及皇族们享用。五十年代,国家副主席宋庆龄从上海返京途中,曾多次在德州停车选购德州扒鸡送给毛泽东主席以示敬意。德州扒鸡因而闻名全国,远销海外,被誉为“天下第一鸡”。

山东历史传统名吃——五香脱骨扒鸡,最早创产于禹城,因其工艺独特、用料考究、肉烂脱骨、营养丰富等特点而远近闻名。据传乾隆年间就盛传全国,被列为山东贡品之一。1919年载入《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列为《中国名菜谱》145中名菜之首,并有“脱骨扒鸡、宗法禹城”的记载。

据《禹城县志》记载,制作扒鸡最早的禹城城北月牙湾村民王明奎,其祖辈皆以煮鸡为生。他家把杀好的鸡将两腿交叉别入膛内,把两翅膀从鸡脖的刀口插入,让翅尖从嘴的两侧伸出,然后放上常用的佐料,曰“扒鸡”。后来,为招揽生意,他请一名老中医开了丁香、桂皮、花椒、大料、小茴香等5味调味品,煮出的扒鸡,大开胃口,那时叫作“五香扒鸡”。王明奎18岁那年(清光绪十七年,即公元1891年)秋季的一天傍晚,他把20多只鸡煮在锅里,灶中多加劈柴,燃起火就去歇息,由于劳累,醒来时天已大亮,炖时大过,锅里的鸡塌了下去,一提鸡腿,骨肉分离。他哭笑不得,只好用铁笊篱小心地把鸡捞到篮子里提到县城去卖,并将煮烂的鸡取名叫“五香脱骨扒鸡”。在县衙门口叫喊了几声后,“脱骨”二字便引起众人注意,霎时间招来了许多食客。从此,他家煮鸡都长时间炖煮,直至脱骨,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因此,禹城五香脱骨扒鸡便名声大振,南北驰名。于次年初(1892年)在德州办起了以经营脱骨扒鸡为主的小饭庄,从此,禹城五香脱骨扒鸡便传入德州。另外,王明奎有个儿子叫王吉三,爷俩凭着一手高超的技术,先后在禹城火车站、德州、济南、沾化、利津等地开设了扒鸡铺,禹城五香脱骨扒鸡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自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起,随着津浦铁路的修筑和通车,禹城以制作扒鸡为生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其中有一名老厨师名叫王玉亭,是城关马屯村人,他不断改进工艺,制作的扒鸡质量超过了王明奎,使扒鸡这一美食更加发扬光大。到了民国年间,禹城火车站逐渐添设了“福和居”、“祥胜居”、“八大处“等扒鸡铺,当时就有“闻香下车,品尝为快”之说。

全国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领导下,禹城扒鸡业也有了更快发展。1956年,有公私合营过度为国营禹城扒鸡厂,在此基础上,禹城扒鸡不断改进加工工艺,提高了质量,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开发禹城扒鸡,使这一历史名吃发扬光大,禹城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种鸡饲养——雏鸡孵化——肉鸡饲养——扒鸡加工——专业销售”生产链条,推动了全市扒鸡业发展。截至2002年底,全市已发展扒鸡龙头企业10家,加工户(店)100多家,年产销量达200余万只。新华社、中国新闻社、香港《大众报》等新闻媒体,都为禹城扒鸡作过专题报道,从而使禹城扒鸡驰名中外、誉满八方。

由于德州扒鸡作为传统名吃的特殊性,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难以在全国各地进行加工,很多人慕名来到德州。然而当地大量存在的手工小作坊生产的劣质扒鸡充斥市场,特别是在人流量大的火车站和汽车站进行兜售,外地人难辨真假,错把劣质扒鸡当成正宗德州扒鸡,严重损害了德州扒鸡的美名。当地关心扒鸡产业众多有识之士为此痛心疾首。为德州扒鸡正名,需要众扒鸡厂家的不懈努力。随着德州扒鸡成为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指定产品,标志着德州扒鸡食品已正式走进国家全运会。德州扒鸡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如今,随着国际互联网应用的进一步普及,禹城的扒鸡生产厂家也意识到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企业所带来的巨大发展空间。为了将正宗知名品牌的德州扒鸡呈献给广大消费者,多家扒鸡生产龙头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依托现代互联网技术及物流条件,联合推出在线的扒鸡购买平台扒鸡扒鸡网,让广大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品尝到新鲜美味的正宗德州扒鸡,为德州扒鸡产业迎来新的飞跃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