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生长中有哪两次动态平衡?在养蜂生产中该如何应用?

大流蜜时期工蜂数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养蜂人的经济效益,群势强、工蜂数量多,则生产的蜂产品就越多。工蜂数量的多少取决于蜂王的产卵力、气候条件、外界蜜源以及合理的养蜂管理措施,而合理的养蜂管理措施必须以蜜蜂生物学规律为依据。蜂群生长过程中的两次动态平衡则是蜜蜂生物学的重要内容 。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论述。

space

一、蜂群生长中的两次动态平衡

衡量工蜂的数量 , 主要根据某一时期老蜂的死亡率和新蜂的出生率之间的正负关系来判定 。蜂群生长过程中的死亡率和出生率是在不断进行动态变化的 ,大致可以分为越冬更新期 (第 1 次动态平衡) 、 迅速生长期和幼蜂积累期 (第 2次动态平衡)3 个时期 。

1. 越冬更新期

冬季 , 外界蜜源缺乏 , 气候寒冷 , 蜂王产卵数下降甚至停产 , 工蜂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 群势急剧下降 。

早春 , 气候转暖 , 零星蜜源开花 , 蜂王开始产卵 , 经过 21天后 , 新的工蜂逐渐出房, 出生率逐日回升 。经过一个时期 , 工蜂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 , 进入新老蜂更新时期 , 蜂群的生长出现第 1 次动态平衡 。

2.蜂群迅速生长期

新老蜂更新之后 , 蜂群活力迅速增加 , 外界蜜源开花泌蜜 , 气候温和 , 蜂王产卵力大大提高 , 蜂群培育蜂儿的能力也相应提高 。蜂群越强 , 培育的蜂儿越多 , 群势增加越快 。

space

3.幼蜂的积累期

蜂群生长到一定程度 , 培育蜂儿的正比关系遭破坏 , 按蜜蜂重量单位计算 , 群势越大的蜂群培育的蜂儿越少 , 蜂儿的生长率降低 , 在一定时期内蜂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持平 , 出现第 2 次动态平衡 。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蜂王产卵达到生理极限之后 , 产卵力下降 , 加之强群内蜂王要找一个合适的巢房产卵 , 需要花很长时间 , 产卵的速度减慢 , 蜂王在强群里产卵相对减少 。降低培育蜂儿的强度 , 是整个蜂群对幼蜂积累的反应 。过剩的哺育蜂可以大量投入采集活动 , 有利于在蜜源植物在较短的开花泌蜜期内 , 积极采集和贮存食物 , 也有利于群体繁殖 (自然分蜂) 。

space

二、在养蜂生产中的应用

掌握和理解蜂群生长中的两次动态平衡的蜜蜂生物学规律 , 可以多方面应用于养蜂生产 。

1.强群越冬

秋季注意培育越冬蜂 , 以较强的群势进入早春繁殖 , 蜂群可尽快进入第 1次动态平衡 , 新老蜂交替更新的时间短 , 进入迅速生长期 , 可以充分利用早春蜜源 (油菜) 。据实验 , 在云南 12 月中旬进行越冬包装 , 3脾足蜂的群至 3 月上旬平均可达 11.4 脾 , 1 脾足蜂的群势仅发展为 4.1脾 。

2.新王越冬

冬季日间气温多在 15℃以上 , 外界有零星蜜源和粉源 , 故蜂王不会停产 , 这往往影响早春繁殖 , 使第 1 次动态平衡延长 , 形成春衰 。采用秋季培育的新王越冬 , 新老蜂更新和蜜蜂增殖速度快 , 可充分利用油菜蜜源 。据实验 , 用 5 个月龄的秋王越冬 ,其增殖率为 426%;19 个月龄的蜂王 , 增殖率仅为200%。

space

3.小群快速繁殖

群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 逐渐进入第 2次动态平衡 。针对这一规律 , 在繁蜂期 , 采用小群 , 并适时地扩大蜂巢 , 使蜂王产卵保持一定速度 。进入第 2 次动态平衡 , 可采取人工育王 、 人工分蜂 , 使蜂群数量增加 , 尤其刚建的蜂场 , 采用这一方法 , 效果较好 。

4.合理调脾

如果蜜源不断 , 一个花期接一个花期 , 经过一个花期采集后 , 群势明显下降 , 严重影响下一个蜜源的采集 。因此 , 每个蜂场应组织 60%的强大蜂群投入采集 , 获得经济收入 ;还应组织 40 %小的辅助群 , 以小群繁殖 , 大群取蜜 。第1个花期末采用以弱补强的方法 , 即将小群蜂王产的卵脾 、 小幼虫脾调入强群中 ,用强群哺育 , 不断补充强大的采集后备力量 , 为采下一个蜜源作准备 。

如果小群的群势太弱 , 可适当从强群中调部分封盖子脾补入 , 保持小群的繁殖能力 。灵活运用蜂群生长的生物学规律 , 制定好繁蜂与采蜜的生产计划 , 当外界蜜源的开花泌蜜高峰期 , 有充足的适龄采集蜂投入采集 , 是养好蜂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