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市场调查

推荐一篇文章: 宜章畜禽市场价格调查情况简析 文章类型:转载 内容分类:调研   2008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宜章县统计局和畜牧水产局组织部分乡镇统计站和乡镇动物防疫站,开展了该县的畜禽民意抽样调查工作。这次畜禽调查了12家生猪规模养殖户,9家生猪养殖生产经营单位、15家家禽规模养殖户和1家牛规模养殖户等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以2006年至2008年连续三年第一季度的畜禽生产及其市场价格运行情况为主。现就民意最敏感、最关注的畜禽市场价格运行走势情况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一、 畜禽市场价格运行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畜禽市场价格全面上涨。据调查:①2006年至2008年连续三年第一季度生猪收购价每公斤分别为9元、14元、16.6元,2007年、2008年比2006年(同比第一季度)分别上涨56%、84%;②2006年至2008年连续三年第一季度仔猪平均价格每头分别为360元、500元、680元,2007年、2008年比2006年(同比第一季度)分别上涨39%、89%;③今年第一季度,市场瘦肉价格、牛(羊)肉价格及肉鸡价格每公斤分别为30元、36元、15元,分别比2006年同期上涨100%、 80%、 36%。   二是价格上涨持续时间长。从2006年8月份以来,畜禽产品价格迅速上涨,上涨时间持续至今已超过20个月。特别是肉猪价格,比2006年上半年上涨100%,无论是绝对价格还是上涨幅度都突破了历史最高水平。   三是价格上涨带动规模养殖扩大。目前,该县畜禽规模养殖户发展快,尤其养猪规模户发展更快。在抽样调查辖区内,规模养猪户2007年以来新增加了7户,饲养生猪6560头,所养生猪比2006年增长36%;其它畜禽也有不同程度增长。   二、 畜禽价格三大涨因及走势   首先,畜禽产品供不应求是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上涨前,该县畜禽价格持续两年低落,生猪最低谷时跌至7—8元/公斤,每饲养一头生猪,亏损200--300元,养殖规模户纷纷缩小养殖规模,散养户则少养,出栏肉猪下降,市场紧缺;同时2006年上半年猪热病发生,存活量大减。畜禽养殖萎缩问题,最终受制于市场经济规律的调节,“物以稀为贵”,直接导致了生猪价格大幅度上涨。   其次,畜禽生产成本过高是市场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从2006年以来,以豆柏、玉米、麦圃为主的畜禽饲料价格持续上涨,2006、2007、2008连续三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①豆柏购价每吨分别为2800元、3300元、4100元,2007年、2008年比2006年(同比第一季度)分别上涨18%、46%;②玉米价格每公斤分别为1.4元、1.8元、2.2元,2007年、2008年比2006年(同比第一季度)分别上涨29%、57%;③麦圃价格每包40公斤分别为45元、50元、60元,2007年、2008年比2006年(同比第一季度)分别上涨11%、33%。由于生猪饲料价格大涨,大大加重了养殖成本。以生猪为例,饲养一头110公斤的生猪出栏,其饲养成本高达11元/公斤,计1210元,如购仔猪又将增加成本;生猪出售市场价17元/公斤,计收入1870元。可见饲养一头生猪的成本高,利润微薄。目前,规模养殖户大都采取自繁仔猪的办法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再次,周边畜禽市场行情联动,拉动了该县畜禽价格上涨。宜章县是湖南的南大门,正对接广东省,特别受广东畜禽价格上涨因素的拉动。   畜禽价格走势和变化,一方面关系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问题,另一方面关系到消费者的承受力问题。这必然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自我调节;同时各级政府将采取有利措施加强畜禽价格的宏观调控。目前从总体上讲,牛、羊、禽生产处于平稳发展态势,不会有大起大落现象;而生猪生产步伐会加快,养猪数量会迅速增加,但不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由去年和今年的猪价看,渐趋平稳,不可能出现大涨,但也难下跌,所以今明两年仍是个养猪的好年成,效益可观。   三、 发展畜禽生产几点建议   积极发展畜禽生产,增加市场供给量,实现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求和增加畜禽养殖者收入的“双赢”目标,主要在“两保、两低、两高”措施上做文章。    ——“两保”。一是保资金投入。2008年元月中旬以来,受雨雪冰冻灾害严重影响,该县畜牧业遭受了重大损失,全县死亡大牲畜20855头,家禽57.47万只,不少栏舍倒塌。因此,加大资金投入,抓好抗灾补损和重建工作,促进畜牧生产,尤为紧迫。二是保市场供给。充分利用这次畜禽价格上涨的有利时机,政府因势利导,市场运作,积极发展畜禽生产,既增加养殖者收入,又满足市场需求。   ——“两低”。一是降低畜禽养殖成本。据畜牧部门测算分析,规模集约化养殖成本要比散养低17.5%,特别是生养周期缩短30天以上,而且生猪发病率低,养殖成本下降33.3%,加快畜禽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步伐,势在必行。二是降低畜禽养殖风险。强化畜禽生产动态监测和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进一步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确保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口蹄疫等动物疫病防控到位,提高抗疫抗灾能力;把好畜禽生产发展趋势,积极引导养殖户合理养殖,积极推进养殖产业化经营,降低市场风险,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两高”。一是提高畜禽养殖积极性。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贯彻落实,鼓励扶持畜禽养殖。如近年来,由于国家各项生猪发展扶持政策出台,特别是能繁母猪补贴政策,生猪外调大县奖励资金措施的落实到位,生猪标准化规模建设项目实施等,大大激发了规模养殖的积极性,再加上目前市场行情看好,畜禽生产获利,客观上促进了养殖者积极性,加快了畜禽养殖发展。二是提高畜禽养殖综合实力。积极加强畜禽良繁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无公害畜禽产品认证,提升产品整体竞争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培养畜禽养殖专业生产管理人才;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多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规模养殖场,推广先进适用生产技术,指导畜禽生产,不断提高养殖科技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