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牲畜都有哪些常见外科疾病?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注意事项: 要减少和避免牲畜的疾病问题,还应注意保持整洁卫生的牲畜生存环境,对于牲畜掉落的食物和排泄的粪便做到及时清理,以免长时间腐败滋生病原体或其他细菌,同时应定期对牲畜进行身体清理,避免其身体长时间黏附粪便或泥土,以免出现皮肤问题。对于牲畜的健康,应注意疾病预防大于治疗的原则,以保证牲畜的健康优质生长。

圈养牲畜,是指“长期在饲舍内饲养,不经常外出活动”的牲畜。这一类牲畜由于比较缺乏外出活动锻炼的机会,因此,经常罹患以下外科疾病。一、腐蹄病

本病对于反刍动物来说,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 。其发病的原因主要由新陈代谢紊乱、无机盐缺乏、运动不足、蹄部外伤、环境卫生差等引起。尤其是蹄部遭遇外伤后更容易因细菌感染而引发。羊和牛都容易感染此类疾患,尤其是在冬季,此病的发病概率会明显提高,并且,成年牛更容易感染此病。

1.预防

一定要搞好圈舍卫生,并对圈舍经常消毒。要定期对圈舍通风换气,时刻保持圈舍有一个干燥的环境。另外,要定期用甲醛或硫酸铜溶液做蹄部足浴,并防止外伤发生。

2.治疗

一旦发生腐蹄病,一定要先除去坏死组织,暴露深部组织,并对病灶冲洗和消毒。接下来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者3%的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创伤部位,然后,涂抹5%的碘酊或10%的硫酸铜溶液,最后用绷带包扎,在绷带表面涂以松馏油,以防尿液或污水污染。

在处理过外伤后,应使用青霉素、金霉素等进行静脉注射,一日两次,一连注射3-5天。如果病情严重,应同时拌料口服四环素(每千克体重2毫克),每日一次,连服1周。

二、踏叶炎

本病是指牲畜蹄壁前半部真皮小叶层及血管层的弥漫性、非感染性炎症,一般可分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三种。其发病的原因主要因长期休闲后突服重役、出汗后暴饮冷水等引起;也可因胃肠炎、肺炎、产后疾病引起。其表现特征为牲畜跛行,不能正常走路。

1.预防

定期修蹄,以保持蹄部健康;适当控制精料的饲喂,并适时加喂碘化盐,以防止胃肠炎、肺炎等疾病的发生;对于怀孕母畜,一定要经常饲喂壳类饲料及1%重碳酸钠。

2.治疗

一旦发现本病,一定要尽早进行治疗,不能拖延。一般情况下,在刚发病时,可用冷水浴蹄,每天2次,每次1小时左右,连续浴蹄3天。在发病后期,可按成年牛每次20克的用量口服阿司匹林,每天服用2次;或按每千克体重每次4.4毫克的用量口服保泰松,每2天1次。同时,应静脉注射维生素C、氧化钙、盐酸苯海拉明(每千克体重0.6--1毫克) ;也可用10%氯化钙100毫升、10%水杨酸钠100毫升、0.25%盐酸普鲁卡因200毫升、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毫升做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滴注4--5天。

据试验:口服中药红花散、没药散、茵陈散等对于治疗慢性蹄叶炎也有较好疗效。

三、蹄冠炎

本病是指蹄冠真皮及真皮下、啼缘真皮及相邻皮肤的化脓性和坏疽性炎症。多因患部卫生状况差、长期水浸、外伤感染以及口蹄疫等所引起。其表现特征为蹄冠肿胀呈圆枕形,局部发热,有痛感,并且,蹄冠缘易发生剥离,跛行严重。

1.预防

搞好圈舍卫生,保持地面干燥,防止牲畜蹄冠外伤,如果发现有伤,应及时进行处理。

2.治疗

患部剪毛、消毒,切除蹄冠缘剥离部分。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患部后,再用浸有10%樟脑酒精的绷带包扎。同时,全身应用抗菌消炎药物进行处理。

为减轻组织内压,也可在蹄冠上作多个长2厘米、深1厘米的垂直切口,以释放压力。

四、风湿症

本病是一种由感染性变态反应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非化脓性炎症,其临床特征为病灶的多发性和游走性,并可反复发作。

1.预防

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严防风寒潮湿侵袭以及各类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2.治疗

采用5%葡萄糖氯化钙溶液200毫升,10%水杨酸钠100毫升,分别进行静脉注射,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七天。也可在患部肌肉注射强的松、氢化可的松或口服保泰松、消炎痛等。同时配合中医疗法如针炙、中草药、醋酒热敷等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圈养牲畜因缺乏活动,圈舍卫生条件不好等原因会导致多种外科疾患。因此,加大圈养牲畜的活动量,搞好圈舍卫生非常重要。一旦发生外科疾患,一定要尽早进行治疗,以防疾患扩大,影响牲畜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