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蟹养殖怎么样,好吗?

 因为身体甲壳形状与梭子十分相像,所以被称之为梭子蟹。梭子蟹的肉质肥厚,味道非常鲜美,营养价值也很高。所以很多养殖户都在养殖,一般分布在各大沿海地区,在沿海地区经常能看到梭子蟹的身影,但是在内陆想要吃到新鲜的梭子蟹就比较困难了。越来越多的人规模养殖梭子蟹,那么梭子蟹要如何养殖呢?详情如下:

  1、池塘准备

  梭子蟹是海洋动物,所以水质的要求便是需要咸水,要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无病菌干净的地方。最好是有较为丰富的杂鱼杂虾,因为可以为梭子蟹提供足够的天然食物,有良好的排灌系统,便于换水。梭子蟹喜欢到岸上休息,所以应该在池塘周围为梭子蟹提供足够的空地供其休息,最好是斜坡。在池底放入适量的细沙,满足梭子蟹喜欢潜沙的爱好。池塘水不宜过深,在4-6米左右久即可。

  2、准备工作

  在放养蟹苗之前要将水全部放干,对池塘进行清塘工作,全池泼洒生石灰进行消毒,消灭原有病菌,防治蟹苗生病。清除池底的淤泥,不宜过多,稍微留一点即可。然后将剩余的淤泥翻松之后再进行暴晒3-5天,再进行放养。注意在池塘中设置增氧,排灌与防逃等设施,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在池体还可以放入一定数量的空瓶子、水管等让其休息。在放养前向池中施入适量的肥料,培育充分的浮游动物,肥料不宜过多,否则使水质肥力过大,对蟹的生长产生影响。

  3、蟹苗放养

  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之后,开始放养蟹苗,同一池塘中放养的蟹苗应该保证规格相同,规格大小不一容易出现大的欺负小的,影响成活率。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每亩放养数量不得超过3000只,否则会出现蟹之间争抢食物,打架等现象,影响到所有蟹的生长与成活。但是也不能过稀,太少的话会使蟹降低活力,容易影响水质。定时投喂饲料,放养时的水温不得低于20度,控制好水温的恒定,才能有效的提高成活率。

  4、日常管理

  在夏季要随时注意水质的变化情况,一周至少要更换三次水,换水的频率根据气温变化情况所决定。换水量需要根据水质情况和蟹的生长情况决定。梭子蟹的食性很差,可以用鱼虾贝等动物进行投喂,每天至少投喂两次,进入冬季气温降到十度之后不用再投食。因为气温越低,梭子蟹的食欲就越差,气温低于十度之后完全不进食。养殖中要勤巡查,观察水质与生长情况,要及时换水增氧,发现有病蟹及时捞出检查对症治疗。

  以上就是梭子蟹养殖的简单介绍了,养殖梭子蟹的面积很小,因为首先第一个需要咸水的条件就将大部分的人拒之门外了。不过还是吸引了许多人前往沿海地带进行养殖,梭子蟹的市场现在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养殖前景,大家有条件的可以在海边承包一片土地进行养殖。

池塘如何养殖河蟹?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你好!我是楚乡农,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看到和小龙虾差不多的问题就进来了,其实本人也没有养殖过河蟹,个人感觉河蟹的生活习性和小龙虾基本相差无几。河蟹,又名毛蟹、螃蟹,它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这几年养殖的人们也越来越多,那么在养殖的过程中究竟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池塘的选择

池塘要选择常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排水方便的地方。面积大小以单个3-10亩一块为佳,土质以偏碱性土壤为宜,最好避免酸性土壤,而且保水性好。池塘的坡比以1:3以上,深度要求能够使水位达到1.5米以上,平时还要在池塘边建造一些人工隐蔽物和种植水草,以便河蟹平时减少打斗还有脱壳时受到伤害。

清塘养殖河蟹的池塘必须每年清一次,除去底层过多的淤泥,进行暴晒,并用药物进行消毒。一般使用生石灰来进行消毒除杂,每亩水体化泼洒1KG清塘净。

河蟹饲养的管理在河蟹放养的初期,池塘水位保持0.8-1米左右即可,以后逐渐加水。进入生长旺期或者高温季节应提高到1.5米以上,长期要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公分左右。另外和小龙虾一样,河蟹生长也是需要池塘水体溶氧充足,水质清新,经常适量的换水。投喂也要坚持定量、定时、多点均匀投喂,定期检查河蟹摄食情况,防治河蟹生病和敌害。

以上文中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当还请留言评论指出改正。我是楚乡农,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池塘养殖河蟹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养殖方法,由于河蟹的需求量大增,而天然的河蟹资源不断减少,这种情况下,池塘养殖河蟹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关注。由于技术提升,池塘养殖河蟹的模式得到了认可,但是在养殖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池塘养殖河蟹要什么技术?怎么提高产量也是养殖户一直关注的问题。

池塘养蟹的条件河蟹与大多数鱼类的生长习性不同,在规划池塘养殖河蟹时,就要充分考虑河蟹的生活习性,河蟹是属于底栖爬行的动物,有时候在水底,有时会上岸活动,喜欢溶氧充足、水草多的环境。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给河蟹在池塘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1、水源和水质

目前的池塘养蟹,很多的养殖户是将原来养鱼的池塘,稍加改造后进行养蟹,但也有人为养蟹而新开挖池塘。不管哪种,都要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源没有污染的池塘作养蟹池塘。河蟹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不能在过肥、溶氧不足的水体生活。养蟹池一般不能低于1米的水深,最好在1.5米左右,后期可能还要深一些。如果是鱼蟹混养的池塘应为1.8~2米左右。

2、面积与底质

面积大的池塘有利于河蟹活动:一般来说,河蟹适宜在大水面生活,即池塘面积越大越利于河蟹生长育肥,这是因为水面大,河蟹活动的空间就要大,减少了过于拥挤发生外伤的机率,加之水面大,池水受风力的作用也大,能自行增加一部分溶氧,也有利于水体上下层的对流,改善下层水的溶氧条件,使底层有害气体及时逸出,但池塘过大给管理和捕捞增加困难,也给养蟹户一次性投资增加负担。根据近年的实践,养蟹池塘一般为0.67~1.3公顷为好。

控制池塘底泥厚度:关于河蟹养殖池的底质和底泥也是不应忽视的方面,根据河蟹有打洞的习惯,池塘的土质一般以壤土最好,黏土次之,沙土最劣。底部应有一定的淤泥层,但不能太厚,有淤泥就有利于河蟹喜食的摇蚊幼虫、水丝蚓和小螺蚌类的生长繁殖,但太厚的淤泥会使池底通气不良、水质变酸,还可导致河蟹腹部颜色变黄变黑。一般来说,蟹池的底泥以10~15厘米为宜。另外,池塘坡比以1∶3以上为佳。

3、人工蟹礁

蟹礁,也叫蟹岛、蟹墩,是为河蟹活动需要而在池中设置的土墩或土埂,因海洋渔业中的类似此种设置称为人工渔礁,故将此称之为人工蟹礁,简称蟹礁。它是供河蟹打洞、摄食、栖息、蜕壳和回避池中缺氧的场所。

蟹礁要高出水面:实践证明高出水面的蟹礁往往是水老鼠栖息的场所,因此,建议将其一部分建成低于水面10厘米左右,使水老鼠无法长期栖息,这样既利于河蟹行为需要,又利于捕杀水老鼠。设置人工蟹礁是池塘养蟹的必需工作之一。

池塘里种植水草供河蟹栖息活动养蟹池内若长有一些水草有利于河蟹生长发育,否则在蟹种投放前后,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栽培水草,栽培的种类有轮叶黑藻、苦草、菹草、聚草等,产生的作用如下:

1、食物作用

河蟹摄食水花生茎叶上的周丛生物,主要是藻类中的丝状藻(水绵和胶剌藻等)、硅藻(新月藻和异极藻等),以及原生动物等。水花生还能引诱一些活饵为河蟹所摄食,如环节动物中的水丝蚓和小鱼、小虾、小螺及水生昆虫等。

2、净化水质作用

由于河蟹贪食,且排泄物较多,就会与残饵一道往往使水质容易变肥。比较肥的水不利于河蟹摄食和蜕壳生长,水花生能吸收池塘中产生的大量氨氮、二氧化碳和饲料溶失物,还能吸收水中其他无机盐类,使水质由肥变瘦,保持清爽。

3、隐蔽蜕壳作用

河蟹蜕壳后成为“软壳蟹”,此时易被敌害或同类伤害,因而软壳蟹需要有隐蔽的场所,水花生的葡匐茎“蔓生区”正好能满足河蟹这种生理上的需要。

4、防病作用

河蟹摄食水花生的须状根和部分叶片,而水花生的叶片和根有防病作用。池塘养蟹培植水花生应注意五个问题:一是水花生面积不能超过池水的10%,以避免发生缺氧死蟹现象。二是必须让水花生在池塘中形成“簇丛”的蔓生区,不应是少数几根水花生在一起,而是一团一簇在一起,否则起不到上述作用。三是培植水花生应放在离岸边1~2米处,并用木桩固定,不让其根部着泥,如果在岸边或根部着泥,它就繁殖迅速,对养殖不利。四是应经常用鳝鱼筒或抄网捕捉水花生蔓生区中隐蔽的黄鳝等敌害。五是水花生在池塘中应分块培植,每一块不应超过2~3平方米。

蟹种的放养蟹种放养包括放种前对池塘消毒、蟹种来源的选择、蟹种投放时间、蟹种规格以及放养密度等。

1、清塘消毒

蟹种放养前,先将池水排干,铲除池底腐殖质和过多的淤泥,曝晒池底,消除乌鳢等凶猛鱼类以及鳝、蛙、蛇等河蟹的敌害生物。时间是在投入蟹种前半个月,要在干池里放水深至5~10厘米,每公顷用生石灰1125千克,溶化后全池泼洒。生石灰能杀死细菌、寄生虫、水生昆虫、椎实螺、害鱼、蛙卵、蝌蚪、青泥苔等,这是因为生石灰经水化后变成强碱性的氢氧化钙的作用。

用生石灰清塘后,还可提高池中的pH值,尤其重要的是可增加池中钙离子的含量,部分满足河蟹蜕壳中对钙的需要,促进河蟹的生长发育。也有带水清塘的,具体方法是池水深1米左右,每公顷用生石灰1 875~2 250千克,同样是化水全池泼洒。

2、蟹种投放时间

湖泊养蟹的蟹种以冬末春初投入为好,但池塘养蟹不宜投放过早,因河蟹在池塘中越冬往往会因水位过低而冻伤甚至死亡。一般,池塘养蟹的投放时间以2~3月份为好,要加深池水防冻伤。

3、放养密度

根据目前池塘养蟹还不是很完善,建议放养蟹种密度不要过大。投放密度过大,往往因饲料不足而使河蟹自相残杀,或者因水质不适而导致疾病增加,以致死亡。放养密度应参考养殖条件来合理投放。

池塘养殖河蟹水质恶化的解决方法栽培水草:水草对调节水质的作用有吸收水中的营养盐类而淡化水质,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在高温季节降低局部水温等。可以栽培的水草较多,如前面所述,栽培水花生效果较好。

放养滤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如花鲢、白鲢和白鲫等,它们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不会影响河蟹的生长。反之,通过这些鱼类对池中浮游生物的摄食,减少池水肥度,调节水。另外,还可合理利用水体获得适量的鱼产量。

换水:换水对保持良好水质、增加溶氧具有较大作用。换水的原则是水温、水质和河蟹的生长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在春季半月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3或1/4,夏季水温较高,每5~7天换水一次;每次加深30~40厘米。在连续阴天、闷热、有机物大量分解的情况下,要勤换水;在久旱不雨,水质老化时,应勤换水。

放养前清除过多淤泥:淤泥中往往有过多的有机质,在溶氧缺乏时,易产生硫化氢、氨、沼气等有毒气体危害河蟹。此外,过多的淤泥往往使河蟹腹部变成水锈色或黑色,背甲变深变黑,步足腹面也变黑。因此,放养前一定要清除过多淤泥。

泼洒生石灰:生石灰,学名氧化钙,是养鱼时常用的清塘和消毒防病的药物。在养蟹中,生石灰有杀灭过剩的浮游生物、调节水体pH值至偏碱性、提高水体透明度等功能,还有补充河蟹需要的钙和防疫作用。一般在生长季节,每20~30天施用一次,每次每公顷用225~300千克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

创造循环水或微流水条件: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池塘改成循环水或微流水养蟹。如一片池塘养蟹可改成池池相通,循环用水,这对缺水地区有些作用。另外,可根据条件进行微流水养蟹,使水质总是保持清新,透明度大,溶氧充足。

促进蟹脱壳和保护蜕壳蟹的措施河蟹的生长期间会蜕壳,只有蜕掉坚硬的外壳,河蟹才能达到生长的目的。在环境条件不适应河蟹生活时,往往不能顺利蜕壳,会发生蜕壳不遂而死亡的现象。另外,由于蜕壳后的新蟹身体柔软,要经过一段时间外壳才能变硬,因而促进蜕壳和保护蜕壳蟹在养蟹中至关重要。

1、保持良好水质是促进蟹蜕壳的技术关键

保持水质不被污染,水质清新,溶氧5毫克/升以上,pH值7.5~8.5,偏碱性,水体透明度50厘米以上。

2、保证饲料营养成分齐全是促进河蟹蜕壳的主要环节

河蟹的甲壳主要成分为钙、磷、铁等无机盐类,而它在蜕壳后即要失去大量的钙、磷、铁等,因此在饲料中应添加这些不可缺少的成分。还有动物性的饲料合理搭配。

3、积极预防疾病是促进蟹蜕壳的主要措施

由于河蟹在池塘密集状态下生活,往往易患疾病,一旦患病,就不能顺利蜕壳生长。对于疾病应采取预防为主的措施。一是保持池塘清洁,对残剩饲料要清除;二是不投腐败变质饲料;三是经常泼洒生石灰水以杀死病原生物;四是发现死蟹应及时埋掉,不能让其在池中腐烂。

合理栽培水草是保护蜕壳蟹的较好办法,河蟹喜欢在浅水或草丛中蜕壳,一旦完成蜕壳后的软体蟹钻进水草中隐蔽,以防同类或敌害残食。所以水草对蜕壳有两大作用,一是提供蜕壳场地,二是软壳蟹的栖息场所。

小结:由于人工养蟹的时间短,养殖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有些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试验和总结提高。因此,河蟹的池塘养殖至少在目前不宜盲目地大规模发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