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小猪拉肚子怎样岭?

冬天小猪拉肚子怎样岭?

每逢冬天,养殖朋友们面临的大问题就是小猪拉稀严重,特别容易生病,甚至大一点的肥育猪也不能幸免。因为冬季猪舍低温、潮湿,病菌滋生,易造成仔猪黄、白痢和传染性胃肠炎等腹泻性疾病的发生。加上舍内通风不畅,氨气等有害气体排不出去,易引发猪只呼吸道疾病,加剧病菌的传播。

要想控制好猪舍小环境,保证猪只健康生长,保温是首要任务,通风也必不可少,干燥要随时保持,消毒更要落实到位!

那么,如何平衡保温和通风的矛盾?冬季消毒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猪舍按需保温

小猪怕冷大猪怕热,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猪对温度的要求来控制猪舍温度。冬季来临之前要备好充足的供热能源,及时修缮猪舍门窗,封堵墙壁和屋顶的透风口,悬挂门帘,严防贼风侵入。根据猪场条件对不同类型猪舍采取不同的保温措施:

产房仔猪舍适宜温度26-32℃,推荐采用保温箱+电热板+红外线灯泡

保育仔猪舍适宜温度25-30℃,推荐采用保温箱+电热板+红外线灯泡(根据舍温选用)

肥猪母猪舍适宜温度15-24℃,推荐采用封闭猪舍+适度采暖

备注:

1、舍内多点悬挂温度计,保证舍内白天温差不超过3℃,夜间温差不超过5℃为宜。

2、冬季最好提供温热饮水,以减少冷水对猪肠胃的刺激,引起拉稀,尤其是仔猪。

此外,猪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中对环境温度的实际感受温度是不一样的,潮湿地、贼风等都会降低猪的体感温度,在地面铺设垫草或木板能有效提高猪只体感温度。

2、适时合理通风

通风不需要太长时间,可选择中午室外温度较高、天气晴朗的日子,通风前先提高猪舍温度3-5℃,以防止通风过程中猪舍温度过低给猪群带来的应激。通风时打开背风面窗户,不要打开天窗通风,防止舍内热空气迅速流失。

3、舍内干燥卫生

猪喜欢干燥洁净的环境,潮湿、肮脏的舍内环境会诱发疾病,因此要勤扫猪圈,定时清除猪粪,随时保持圈舍干净、卫生。清粪时猪粪会挥发大量有害气体,要先开窗通风,再清粪。为了防止清粪通风时引起冷应激,选择每日温度较高时进行。冬季舍内低温潮湿,水分难以蒸发,尽量不要使用水冲粪。有垫料的,要勤垫勤换。猪舍湿度过大时,可使用生石灰、草木灰、煤炭渣等吸附过多的水分。

4、严格消毒制度

传染病发生的三个条件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消毒。消毒药物要轮换使用,用量要根据说明而定,不要擅自加大剂量。由于消毒剂受温度、湿度、有机质等影响较大。冬季消毒要尽量选择温度较高时消毒以提高消毒剂的使用效果。带猪消毒时要使地面像下了一层毛毛雨那样,不能太湿(猪容易腹泻)也不能太干(起不到消毒的作用),每个角落都要消毒到位。消毒前要适当提高猪舍温度,也可对消毒液进行适当加热,以减少对猪只的冷应激。消毒前猪舍要彻底清扫,减少猪舍内粪污等有机质对消毒剂的消耗,从而确保消毒效果。

5、提高免疫力

有研究表示,温度低于猪的临界温度(最适温度)时,每低1℃,每天增加代谢能消耗16.72KJ。冬季日粮可适当提高能量水平、降低蛋白质水平。添加1%的油脂,不仅能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减少热增耗,还能提高饲料的适口性,降低粉尘。此外,冬季低温潮湿,猪只免疫力较低、消化吸收能力弱。可添加一些功能性加剂,以提高猪群的免疫力,提高消化吸收能力。

猪传染性胃肠炎治疗方法?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肠道疾病。此病多发生在冬末春初,传播很快,在同一疫区,所有猪都可感染,2~3周龄以下的仔猪会出现大批死亡,5周龄以上的猪发病后死亡率很低。

治疗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原则以补液、防止酸中毒、防止继发感染为治疗原则,首先对患猪禁食,一般禁食2~3天。但在此期间,应让猪自饮补液(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加温水1000毫升)。口服四环素、磺胺、黄连素、高锰酸钾等防止继发感染。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腹泻、呕吐为特征的肠道传染病。该病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危害程度与病猪的日龄、母猪抗体状况和流行强度有关,一般以两周龄内的哺乳仔猪致死率很高,5周龄以上的病猪则很少死亡。本文就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措施作简述,仅供参考。

一、病原。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RNA型病毒。该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各个器官、体液和排泄物中,但以病猪的空肠、十二指肠组织、肠系肠淋巴结含毒量最高。在发病早期,呼吸系统组织和肾的含毒量也相当高。猪舍的环境温度可影响猪体内病毒的繁殖,在8―12℃的环境中比30―35℃的环境中产生的毒价高,这可能是本病在寒冷季节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病毒不耐热,在4℃以上不稳定,56℃加热45分钟,65℃加热10分钟即死亡。相反在4℃以下的低温,病毒可长时间的保持其感染性。放在阴暗处历时7天仍保持其感染力。肠道内的病毒在-20℃可保存6个月,在-18℃保存18个月仅下降一个对数滴度。病毒在PH4―8稳定,PH2.5时则被灭活。对光敏感,在阳光下曝晒6小时即被灭活。紫外线能使病毒迅速灭活。一般常用的消毒药在一定浓度下都能杀灭该病毒。

二、流行病学。该病目前仅感染猪,未发现感染牛、羊等其它动物。不同年龄的猪都可发病,但以两周龄内哺乳仔猪易感染、死亡率最高。该病的传染来源主要是病猪和康复后带毒猪。病毒主要存在于猪的小肠粘膜、肠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和扁桃体中,并可随粪便排毒达8周左右。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吃入被污染的饲料,经消化道感染;也可以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传染,特别是密闭猪舍,湿度大,猪只集中的猪场更易传播。

该病的流行特点是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即11月至翌年4月之间。一旦发生,在猪群中迅速传播,数日内可使未免疫猪群大部分猪受感染。在老疫区常呈地方流行性或间歇性的地方流行性发生,常发生在6日龄到断奶后2周的仔猪,而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较新疫区的低。

三、临诊症状。 该病潜伏期短的12―18小时,一般为1―8天,多数病例2―4天,不同年龄的猪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差异:

1、 哺乳仔猪常在吃奶后突然发生呕吐,接着发生急剧水样腹泻,粪便初为白色,随后变黄或绿色,后期略带灰褐色并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或混有血样。一般体温不高,部分病猪初期体温出现轻热,发生腹泻后体温下降。病猪精神萎靡,被毛粗乱无光泽,颤栗,吃奶减少或停止吃奶,严重口渴,迅速脱水,很快消瘦,一般经5―7天死亡,也有48小时内死亡。5日龄以内的仔猪致死率可达100%,随着日龄的增长而致死率逐渐降低,病愈仔猪生长发育较缓慢,往往成为僵猪。

2、架子猪、肥猪发病率也较高,突然发生水样腹泻,粪便呈灰色或灰褐色,发生一日至数日后减食、无力,体重迅速减轻,有时出现呕吐,病程约l周,但很少发生死亡。

3、哺乳母猪常与仔猪一起发病,表现食欲不振,有的呕吐,体温升高,严重腹泻,泌乳减少或停止。一般3―7天恢复,极少发生死亡。

4、怀孕母猪和成年公猪感染后常不表现症状,少数的仅表现轻度水样腹泻,一般3―10日痊愈。

四、病理变化。主要病变在胃和小肠。仔猪胃肠膨胀,胃内充满未消化的凝乳块,胃底粘膜轻度充血,有时在粘膜下有出血斑。小肠内充满黄绿色或灰白色液状物,含有泡沫和未消化的小乳块,小肠壁变薄,弹性降低,以致肠管扩张,呈半透明状。肠系膜血管扩张,淋巴结肿胀,肠系膜淋巴管内见不到乳糜。将空肠纵向剪开,用生理盐水将肠内容物冲掉,在玻璃平皿内铺平,加入少量生理盐水,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空肠绒毛明显缩短。组织学检查,粘膜上皮细胞变性、脱落。肾常有浑浊肿胀和脂肪变性,并有白色尿酸盐沉积。

五、诊断。本病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可以作出初步诊断。本病常发生于冬春季节,传播迅速。病猪先呕吐,继而发生水样腹泻,10日龄以内仔猪有高度致死率,而大猪致死率极低,并且恢复较快。必要时可剖检,如果空肠绒毛呈弥漫性无边际性的萎缩,可诊断为本病。确诊用血清学方法。常用的血清学方法是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本病应与仔猪大肠杆菌病、仔猪红痢和猪痢疾等相区别。

六、综合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无特效治疗方式,常采取下列措施综合防治:

1、为防止该病的传入,应不从有病的地区购进猪只,尤其是冬春该病高发季节要特别注意,对所有新购进的猪要进行隔离饲养观察。一旦发生本病,要立即严密消毒和隔离病猪。对临产母猪应放在消毒过的猪圈内分娩。

2、平常注意猪舍环境消毒和饲养管理,搞好猪舍环境卫生,注意防寒保暖。但要防止猪舍潮湿闷热,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增强抗病力。规模养猪场实行“全进全出”管理,可有效的预防此病的发生。 3、做好防疫注射工作。对于规模养猪场和老疫区,要用传染性胃肠炎弱毒冻干疫苗进行预防免疫。免疫妊娠母猪于产前20―30天注射2ml,主动免疫初生仔猪注射0.5ml,10―50kg体重猪注射1ml,50kg体重以上的注射2ml。免疫期均为6个月。

4、在疫病流行期间可用鸡新城疫I系苗作紧急防治,按50―100倍稀释,后海穴或肌肉注射1―2次。防治原理是新城疫I系苗作诱导剂,可诱导猪机体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繁殖活性。笔者用此法紧急防治仔猪500多头,有效率可达90%左右。同时,也可用抗传染性胃肠炎免疫血清肌肉或皮下注射,剂量按lml/kg体重。对同窝未发病的仔猪可作紧急预防,用量减半。或用康复猪的抗凝全血给病猪服下,新生仔猪每头每天口服10―20ml,连续3天,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还可将病仔猪让有免疫力的母猪代为哺乳。另外,病猪康复后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仔猪可从母猪初乳中获得相当的免疫力。在发病猪场,作为一种紧急措施,可将病死猪的小肠内容物搅碎后给临产前一个月的母猪服下,使之感染发病,这样新生的仔猪在哺乳期就不会感染发病。或将已发病猪的粪便直接接种母猪或其它猪,让其集中发病.集中处理,缩短发病时间,提高母猪初乳中的抗体水平,被动保护仔猪。但有散布病毒的潜在危险,同时一定要在猪场没有其它传染病发生的情况下,严格控制,谨慎进行。

5、猪发病期间要适当停食或减食,及时补液。在患病期间大量补等渗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供给大量清洁饮水,可使较大的病猪加速恢复,减少仔猪死亡。不能饮水的病仔猪应静注或腹服腔注射5%―10%GNS+庆大霉素+5%NaHCO3或葡萄糖甘氨酸溶液(葡萄糖43.2g,氯化钠9.2g,甘氨酸6.6g,柠檬酸0.52g,柠檬酸钾0.1g,无水磷酸钾4.35g,溶于2L水中)。也可采用口服补液盐溶液灌服。

6、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减轻症状。抗菌药物虽不能直接治疗本病,但能有效地防治细菌性疾病的并发或继发性感染。临诊上常见的有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肺炎以及球虫病等,这些疾病能加重本病的病情,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因素。常用的肠道抗菌药有痢特灵、链霉素、痢菌净、硫酸庆大霉素,氟哌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也可用醋蒜合剂(大蒜捣成蒜泥,加入4kg醋浸泡2―3天,取汁灌服,每天2次,连喂3天)。

防治措施:

1、为防止该病的传入,应不从有病的地区购进猪只,尤其是冬春该病高发季节要特别注意,对所有新购进的猪要进行隔离饲养观察。一旦发生本病,要立即严密消毒和隔离病猪。对临产母猪应放在消毒过的猪圈内分娩。

2、平常注意猪舍环境消毒和饲养管理,搞好猪舍环境卫生,注意防寒保暖。但要防止猪舍潮湿闷热,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增强抗病力。

3.用下列药物控制继发感染:香港龙达生物的肠毒特效一针灵配合急救干扰素混合肌肉注射100公斤体重治疗量,一天注射一次、一个疗程2-3天,同时口服次硝酸铋或鞣酸蛋白加活性炭口服,连用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