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海产品容易含重金属?

经常有新闻曝出某地海鲜比如生蚝镉超标、铜超标的事情。这其实跟海鲜生理上的特殊性相关。当某片海域遭受污染,最先接触污染物的是潮间带的生物,特别是定居性的贝类品种。它们缺乏回避的能力,长时间在污染环境下生活,容易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富集在体内。

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生理特性不同,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化作用也不一样。比如鱼虾贝蟹,它们富集不同种类的重金属,富集的器官部位也不一样。相应的,人们食用它们不同的部位,可能造成的危害也不一致。

像生蚝这样的海鲜之所以成为镉污染、铜污染大户,跟它作为滤水性贝类的大量滤水特性相关。一位厦门大学的海洋环境科学博士后曾跟我解释,“生蚝滤多少水和吸收多少污染物本身没关系。生蚝滤水是为了吃水里的藻类、有机碎屑,只是粗粗地滤,没能力截留溶解的污染物。但如果污染物存在于生蚝滤食的颗粒物中(藻类、有机碎屑),多滤水就会摄入更多污染物。”

正常食用海鲜的话,这种摄入重金属的风险还算可以接受。从2004年到2010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王学锋等人采样分析了广东沿岸17个主要港湾的海水养殖牡蛎。评价结果认为,考虑到水产品在国内居民膳食结构中不占主要比例,即使是水产品消耗量较多的广东省沿海各市,正常食用牡蛎的健康风险系数仍很低。

因此只要不是海鲜的深度吃货,不太必要担心重金属风险这一点。如果实在不放心,也有稳健的解决办法。比如食用双壳类海鲜,比如牡蛎、蛤、蛏、蚶、贻贝,可以选食它们的肌肉部分,去除内脏团。因为大量研究显示,在双壳类、腹足类生物体内,肌肉中的重金属含量往往最低,包含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的内脏团重金属含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