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痢的传播方式有哪几种?有哪些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鸡白痢是雏鸡常见的对养鸡业危害严重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对产蛋鸡危害亦很严重,是一种蛋媒传染病。引起本病的病原为鸡白痢沙门氏菌。

(1)传播方式 本病可经过不同途径传染,其中种蛋传染是主要的传染途径,带菌母鸡可能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带菌母鸡所产的卵中有一部分带有鸡白痢沙门氏菌,在20℃左右,细菌卵黄中繁殖很快。带菌卵孵化率下降,很多在孵化至19天时已告死亡。蛋壳破碎后其中的细菌即污染孵化器或出雏器,同批孵出的幼雏在出雏器中即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发病,部分带菌卵可孵出雏鸡,但于出壳后不久发病,随其排泄物排出的病菌也可使同批幼雏感染发病,一部分带菌卵孵出的雏始终不发病,而变为带菌者,这种鸡长大后所产的卵中又带有鸡白痢沙门氏菌,于是将病传给后代,致使鸡白痢在鸡群中绵延不断。

成年鸡的感染是由于用废蛋喂鸡或有啄癖而摄入大量病菌引起的。带菌公鸡的精液中可能带菌,可通过交配传播。

除上述几种感染途径外,经眼、泄殖腔及皮肤伤口也可引起感染。饲养管理不当,如雏鸡群拥挤、育雏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和雏鸡缺乏适当的饲料等,都是诱发鸡白痢流行的重要因素。

(2)主要症状 由带菌蛋孵出的弱雏以及在孵化器中感染的雏鸡以败血型为主,有的雏鸡在出壳后不久即告死亡,并没有明显症状可见,当仔细观察雏群时,就会发现部分雏鸡怕冷,身体蜷缩,常常成堆地挤在一起,翅下垂,精神萎靡,打瞌睡,不食。少数病雏出现白痢,排出白色、浆糊状稀粪,肛门周围的绒毛上粘着白色、石灰样粪便,或堵塞肛门,排粪时疼痛,常发出尖叫声。多数病雏表现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将病雏放在耳边,可听到呼吸时发出“哔卜”声。在出壳后10天左右死亡达到高峰,以后出现的病雏病程延长,发生拉白痢症状的增多,有不少能够存活,但生长迟缓,3周龄以上的病雏发生呼吸症状的较少,排白色、黄色或绿色稀粪症状增多,一般较少死亡,总死亡率可达50%~80%,耐过雏多发育不良,也有发育正常者,但带菌率较高,成年母鸡染病后一般为隐性经过,但可见零星不断地发生卵巢炎、输卵管炎、腹膜炎而死亡。

(3)病理变化 孵化后的死胚及3~4日龄的雏鸡死后病变不明显,仅见肝脾轻度肿大,急性卡他性肠炎。病程稍长的病雏,死后内脏常有明显的病变。肝脏肿大,呈土黄色,并见有砖红色条纹,肝实质中见有黄白色或灰色小点坏死。脾脏肿大,充血。胆囊扩张,充满暗紫色的胆汁。卡他性肠炎,有时肠壁见有灰白色坏死点,盲肠内有干酪样白色凝块充塞,泄殖腔内有白色恶臭的稀粪,卵黄吸收不全呈油脂样或干酪样;肺脏有时充血、水肿和肺炎变化,有时见有点状坏死灶或结节,心脏扩张,心肌内见有小坏死点或结节,呈栗粒大小丘疹状隆起于心肌表面,心包炎,心包内有纤维素性渗出,心外膜出血。跗关节肿胀,关节腔含有黄色液体,肿胀区四周组织水肿。

慢性白痢成年母鸡尸体外表无变化,其病变主要见于卵巢,正常圆球状的卵泡形状变得皱缩不整,有的变成象水泡一般,正常卵泡的颜色应该是金黄色的,病鸡的卵泡晦暗无光泽,呈淡青紫色或铅黑色,卵泡的内容物变成油脂样或豆腐渣样,被厚的包膜包裹。卵泡的硬度很不一致,失去正常的弹性,或很柔软或很坚硬,象煮熟的蛋黄样且比煮熟的坚实。病变卵泡可能从卵巢上脱落下来,埋在腹腔脂肪或渗出物中,成为干硬的结块,有时引起广泛的腹膜炎,腹膜增厚,腹腔器官发生粘连。当发生输卵管炎时,可因逆蠕动而将带壳的卵推至腹腔。有的仍阻滞在输卵管中,并一层一层的包裹,纵切面呈同心圆状,称为卵石症。

成年鸡的病变多局限于睾丸和输精管,一侧或两侧睾丸肿大或萎缩,睾丸组织内有小坏死灶,输精管管腔扩大,内含渗出物或脓汁。病鸡的心包液往往增量、浑浊,心包膜和心外膜常发生粘连,肝脏常显著肿大,质地很脆,有时可能发生破裂而突然死亡,脾肿大数倍。

鸡发生白痢时,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有赖于细菌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