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海鲜海水怎么调?

一、活海鲜海水怎么调?

一、配制人工海水。活海鲜品运抵目的地后,先要进行清拣,剔除那些死亡、严重受伤及患病的海鲜品,然后进行冲洗。如果使用城市中自来水作为存养海鲜的水源,一定要除氯后方可使用。消除氯的方法,最简单的是晾晒法,把水预先搁置3-4天后再用。如无条件晾晒,可采用化学法去氯,常用去氯药品是硫代硫酸钠,其用量一般为10公斤自来水加入1克硫代硫酸钠。经去氯后的水用浓缩海水或固体海水素调配至所需要的盐度,即制成人工海水,便可用以存养海鲜品了。

二、适宜的水温。水温是海鲜存养的重要因素。海鲜适宜的水温一般保持在18℃-21℃,但鲍鱼、象拔蚌属低温高盐品种,其适应温度为12℃-15℃。温度过高时,对存养生物不利,易引起病害,造成损失。

三、充足的溶氧。鱼类、虾、贝等均是用鳃呼吸水中的溶解氧。一般存养海鲜水中溶解氧含量应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低于3毫克/升时,不适合鱼类生存。改良水质,配置增氧装置,增加换水次数,减少存养的数量,增加光照时间,采用水循环系统过滤暂养池的水,均可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四、调节水的酸碱度。水的酸碱度与各类海鲜的生存息息相关。调节水质的酸碱度常用的是磷酸二氢钠和碳酸氢钠。在使用前要把这两种药品分别溶解在纯水中,配成1:100的溶液使用。磷酸二氧钠可增大水的酸性;碳酸氢钠可增大水的碱性。使用时可根据需要把配制好的溶液逐滴加到水里,充分搅拌,并不断用PH纸测试,直到水的酸碱度达到要求为止,水的酸碱度的变化应控制在±0.1范围内。

五、存养省理。管理好封闭式循环系统,需要做到“三勤”:勤检查。检查系统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充气是否足够,水流是否畅顺。勤清理。及时清理存养池内死亡的海鲜品,避免由于死海鲜品腐烂而引起水质恶化。勤观察。要经常观察存养海鲜品是否有不正常的反应,水质状况是否保持良好,遇到情况,应及时查出原因,立即进行处理。

二、学会卖海鲜的秘诀

卖海鲜的秘诀有:注意和客人互动、注意店铺的装修、不要贪图一时的利益、大胆的宣传。详细介绍如下:

1、注意在卖海鲜的时候跟顾客互动,比如一个真诚的问候,比如一个真挚的笑容,比如你给的分量足一点,或者有的时候少要一点钱,让点利给顾客,顾客肯定会成为忠实的回头客的。

2、店面装修一定要干净、整洁、卫生,招牌要做大,货架作成自选形式的,让顾客一进门就有种上档次的感觉。对于海鲜水产品来讲,给顾客一种信任感很重要,多数顾客的心理一般都是店面越干净、宽敞,产品越值得信赖。

3、海鲜水产品要卖得好,先要会做人,不要只图眼前的利益,诚信待客才能细水长流。

4、大胆吆喝出来,把顾客吸引到摊位前,而吆喝是一门艺术,不管用顺口溜也好还是其他的方法,只要能让顾客停留在摊位前就是成功的。

注意事项:

1、刚开始卖海鲜因为还没固定的客源,所以不要进货进太多,保证每天都是新进的货,东西摆放要整齐。

2、海鲜是不是新鲜是很重要的,一开始刚刚做海鲜,口碑是很重要的,所以一定要拿到好的优秀的海鲜。

三、水产养殖的海鲜还能吃吗?

对于水产养殖,网上流行很多谣言,有的说水产养殖过程中都会投放激素和抗生素等药物,人吃了对身体不好;还有的说近几年海上事故、污水排放等造成海水污染,海水养殖的海鲜许多市民感到不放心所以不敢吃,这让一些海鲜爱好者深深地担忧,难道养殖的海鲜真的像网传的那样可怕吗?我们还能不能放心地去吃海鲜了?为了打消疑虑,知力君邀请到全国水产养殖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柳学周教授,为大家一一解答关于水产养殖的那些事儿!

1.水产养殖多用抗生素,长期食用可增耐药性?

专家解答:有关水产养殖使用抗生素等问题,百姓是有很多误区的。首先,国家对水产养殖使用的药物有明确的规定,有些药物是明文禁止使用的,如氯霉素、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等等易产生药物残留的药品。有些药物是可以使用的,这些可用药物经短时间的休药期可以在体内代谢消除,并不产生残留。目前,国家对上市的水产品均进行药物检验,有药残的残品不准上市并会受到重罚。养殖业户也会考虑养殖成本和企业信誉,从而拒绝使用禁用药物。目前市场上的养殖海产品基本未发现药残超标等现象,可以放心食用。

2.海参等海鲜养殖中常用避孕药,吃多了会导致不孕不育?

专家解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目前,我国水产养殖行业中并不存在使用“避孕药”的现象。首先,在科学研究试验方面根本没有做过使用“避孕药”的试验依据,如何使用无人知晓。海参的生长周期要三年以上才能达到性成熟,假如采取所谓避孕养殖的话则养殖周期会更长,根本没有必要。

其次,海参等养殖生物一般采取大水面池塘养殖方式,泼洒避孕药、抗生素成本会很高,一般药物有效浓度都按每方水多少克使用,而养殖池塘面积一般都为几十亩以上,水深2米以上。真的用药的话,一个池塘要使用数百公斤药物,大家想一下,人用避孕药价格昂贵,如此大量使用,买得起吗?养殖水要每天更换,天天如此用药,从养殖成本上,根本不可能。

再次,海参主要摄食有机碎屑、微藻等,人工饲料按其营养需求也都制备成粉状物,添加避孕药等则会分解到水中,无法摄食吸收。因此,从养殖生物的生理生态需求和生产实践方面分析,上述说法都无道理。

3.海水受到环境污染,附近海域受污染的海水养殖的海产品不能吃?

专家解答:如果自然海区受到污染,要看是何种污染源,比如化学污染、农药污染、重金属、赤潮等,如污染严重会造成生物的死亡,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通过对养殖用水的处理,反而可以避免上述污染的现象。养殖产品经人工控制养殖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产品质量。

4.野生的海产品比水产养殖的营养价值高、品质更优良?

专家解答:这是个认识和消费习惯的误区。首先,已成功开发的养殖海产品在品质上与野生产品不存在差异,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多。其次,在正确的养殖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应该更安全,因为养殖产品是在人工控制的良好的养殖环境下生产的,养殖用水是经过科学处理消除有害物质后使用的,养殖用饲料都有其科学的营养配方,有利于生长和品质改善,养殖产品从亲本的良种选育、幼苗科学培育、健康清洁生产方式等养殖全链条有效控制到达产品的安全生产和优良品质。

5.流传的一些区分野生和养殖的土方法,是否正确?

网上流传的区分野生和人工养殖的土办法举例:

区分黄鳝:人工养殖――颜色偏淡,野生的表面色很深;还有就是看尾端,人工养殖比较圆润,野生比较尖而细。

区分黄鱼:养殖的黄鱼体形相对较肥胖、肚大,吃起来肉质松软;野生大黄鱼体色更黄、鱼嘴更红艳、鱼体更修长苗条、肚小,野生黄鱼的嘴巴、眼圈会显得大一些,鳞片粗大,尾巴上的鳍比养殖的要长要宽,肉质排列也相对比较紧密,吃起来“有嚼头”,口味鲜美。

区分带鱼:人工养殖的带鱼有粒状硬骨,而且比较肥,而野生的没有硬骨,也比较瘦。

大致区分根据:较之野生的海产品,人工养殖的海鲜体重比较重,体长较短,身形肥胖,内脏脂肪多。口感上可以尝到饲料沉积的味道;而野生的体型瘦长,脂肪含量相对少。口感上味道较为鲜美,不用放太多配料就能感受到鲜甜的滋味。

专家解答:上述说法有些是不对的。目前,区分野生鱼和养殖鱼尚无精准的科学研究依据,养殖业者根据自身经验,大多采用外观形态来判别。人工养殖的鱼苗未经优选会出现个别畸形、体色异常等现象,要求养殖前挑除掉;若使用的养殖饲料不当,会出现脂肪过多积累(如养殖大黄鱼的大肚现象)。正确的养殖方法养出的鱼应该与野生鱼没有什么区别。从口感上判断也不完全准确,人们对口味的追求各不相同,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通过对品味的定向选育可以培育出良好品味的养殖鱼。

其次,带鱼目前还没有开展人工养殖,没有养殖带鱼产品。所谓“人工养殖的带鱼有粒状硬骨,而且比较肥,而野生的没有硬骨,也比较瘦。”这种说法不存在。发现的带鱼有粒状硬骨可能是野生带鱼自身所带的,尚无具体研究结论。

6.野生和养殖的海鲜我们该如何挑选和区分?如何认证和辨识生态标签?

专家解答:从食用角度出发没必要一定要进行区分。许多海鲜如贝类,多采用滩涂底播的方式进行养殖,不存在野生与养殖之分。大多数捕捞的鱼虾蟹等海鲜上岸后基本都是死的,且只有捕捞成本,价格会低;而养殖鱼上市基本是活鱼,有一定养殖成本,价格会略高。所谓生态标签是指认证的绿色产品,有特定商品标识,大多都标识在产品外包装上,可通过企业注册的商标来追溯和识别。

7.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在国内外市场的现状和市场比例?有哪些技术保障水产养殖的食品安全?

专家解答:我国是世界水产品消费和水产养殖大国。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已超过捕捞产量,2014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达到4500多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为1700多万吨。我国水产养殖产品基本上是在国内市场消费,同时,每年也进口大量的水产品。

随着水产养殖技术进步,目前在水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取得了诸多研究进展,有诸多养殖技术可以保障养殖食用产品的安全。从养殖生产全产业链来看,遗传育种技术的进步,保障了亲本和苗种的种质资源的安全性;养殖环境的有效控制,保障了养殖水质安全;营养需求的深入研究和全价饲料的应用,保障了摄入品的品质安全;健康养殖模式(循环水养殖、抗风浪网箱养殖、生态友好型池塘养殖、海区筏式养殖、海洋牧场等)、疫苗防病等疾病综合防控技术,控制了药物的使用,保障产品的无药残生产;养殖产品的可追溯体系建设,完善了全产业链的监控管理。

水产养殖的海鲜还能吃。

有些确实是谣言。像给螃蟹打针防病的,这个风险太大,甲壳动物有伤容易感染(自切的情况例外),不小心玩挂了,何必;像给黄鳝吃避孕药增肥的,一喂全母的了(黄鳝公的肥),何必;像小龙虾全养污水里的,就我养那么多虾蟹的经验我觉得基本不可能,甲壳类对水质还是很敏感的水不好长的慢还容易死,何必……

有些确实是真的。像饲养的时候会使用一些添加剂,抗生素么也是有用的。不过倒也不用很担心,为了源头控制对饲料添加剂和药物的管理还是比较严格。